五维成长-与勇攀高峰的父子一起,攀一座山,追一个梦!

2021-03-08 11:38
登顶珠峰的父亲&美国名校双学位的儿子
陈钧钧与儿子天成首次合体直播
2月8日、9日晚8点
五维成长直播间,不见不散
父与子,以命换命的关系
陈老师常说的一个词,叫做“以子为师”,常念叨的一句话是:“天成,是我这辈子修来的最大福报。”
而在儿子天成眼里,“我的父亲,是我唯一的偶像。”“世界上的任何东西我都可以给他,甚至是我的命,我也心甘情愿。”
然而,在大家羡慕的父子情深的背后,是一段段带着血汗走过的经历,不断地碰撞、磨合、连接,直至融入血肉。
图片

其实,跟很多父母一样,40岁以前的陈钧钧,也是一个普通而内心茫然的父亲。

直到那一年,他内心的梦想种子激发,决定攀登珠峰、改变自己的时候,儿子天成已经10岁了,身上有着很多孩子常见的缺点:怕吃苦,学习不够专注,有时候还偷懒耍小聪明。

陈老师开始思考:如何在孩子还小的时候,在他的内心种下一颗专注和坚持的种子?
无疑,每天一起跑步是最好的选择。于是,决定攀登珠峰后,一天,陈老师走到天成面前坐下与他面对面说:“儿子,老爸想要去爬珠峰,但是珠峰是个大家伙,我觉得自己还不能攀登它,我想得到你的帮助。”
“老爸,我能帮你什么呢?”天成问。
“我想每天去你学校的操场跑10000米,希望你能监督我,陪我一起跑,可以吗?”陈老师问。
“但是我跑不了这么多呀。”天成有点抗拒。
“那你觉得你可以跑多少呢?”陈老师继续问。
“那我跑5000米吧。”天成想了想,答应了爸爸的请求。
这一场父与子的陪跑,长达两年,风雨无阻。除了跑步,每个周末,父子俩还会翻越附近的佳山,穿越雨水湖。在这个过程中,不仅两人的体能不断增强,父子俩的关系也有了深深的内在连接。

图片

而后,陈老师又带着天成,用四个暑假骑行、徒步、登雪山,父子俩共同去做一件事情,为了共同的目标愿景,期间,有争吵、有磨合、有自省,也有关心、鼓励和合作,但更多的是快乐、感动和彼此的成长。
很多父母都很困惑,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愿意沟通,为什么孩子不跟我们说心里话,为什么孩子会叛逆?
但是作为父母,有没有问过自己,你有多少次和孩子一起翻越一座山,有多少次和孩子为了某个目标而共同努力过,或者,有多少次什么也不干,专注地对话半小时以上?
关系是一切的基础。关系没建立起来,一切都免谈。

“狠心”父亲,
逆境中培养儿子的能力
在建立关系的基础上,陈老师开始为天成的人生做规划:孩子的未来会经过哪里?孩子会在哪个地方等自己?
带着这两个问题,陈老师进行了系统思考、系统规划和系统训练。他很清晰,天成的未来一定是出国留学,毕业后先在美国工作积累经验,然后再回国发展。
可以说,天成从来没有念过国际学校,从一个马鞍山的普通中学能够成功考入美国加州大学,跟陈老师的规划设计不无关系。
因为在陈老师的规划设计里,学习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,综合能力才是。

图片

陈老师认为,人在户外极限状态下最容易突破自己身体和思想的边界。因此,从珠峰回来后,他决定“改造”自己的儿子。
从天成14岁开始,每年的暑假一到,陈老师就带着天成出发,去骑行、徒步和攀登。他相信,人的能力一定是在逆境中养成的,去吃苦,去经历挫折,去磨砺身心,才能让梦想自己生长出来。
而在这个过程中,陈老师只遵守两个底线:一是用自己的做到,在一个大的空间里,为孩子指明做人做事的方向,二是在具体的事情上,全放手让他自己来,包括所有的线路规划、食宿安排等。

图片

在攀登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时,途中,在一号营地的一个晚上,天成突发高烧40度。陈老师问他,明天能否继续攀登呢?天成很坚定地说,能。
虽然心疼,但陈老师坚信天成可以凭借这么多年锻炼的体能和心理韧性挺过去,他想,只要过了这一关,天成就会成长了。
但是第二天攀登到雪壁70米处时,天成再也爬不动了,他用冰镐将自己挂在雪壁上,转头对陈老师说:“老爸,这次,我真的爬不动了,我要下撤。”
看着天成身后的队员,陈老师狠心地说:“陈天成,这时候,谁也救不了你,你只能靠自己了。”说完,头也不回地继续向上攀登。

图片

在山顶,陈老师内心忐忑不安,焦急地等了十几分钟。终于,在雪壁边缘看到了天成仰起的脸。那张稚嫩的脸上,有被冰块划破的血痕。
登顶的最后一步,向导想要拉他一把。
“不用,我自己来。”天成的声音里透露着坚定而自信。对于他而言,这无疑是一次从身体极限到思想边界的突破。
那一刻,陈老师知道,儿子成了。
后来,在下撤的途中,天成叫住陈老师:“老爸,我想对你说一句话。”
陈老师说:“好的,儿子,我很想知道你想说什么。”
天成看了他几秒钟,然后说:“老爸,这次多亏你,否则我绝对登不了顶,谢谢你。”
当了父亲十多年,这是陈老师第一次从孩子的嘴里听到了“感激”二字。那一刻,父子并肩,亦师亦友。
从雪山回来后,天成像变了个人,他主动跟爸爸说:我已经把电脑里的游戏全部删掉了,QQ也不上了。之后,全心投入到出国的备考中。2016年初,他收到了五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并最终被美国加州大学计算机系录取。

儿子的唯一一次叛逆:成为他自己
今年6月份,天成从美国加州大学毕业,原计划去网易公司实习,却因为疫情原因回不来。
计划被打乱,机票被3次取消,没法回国。正在陈老师替他担心的时候,他突然告诉陈老师:老爸,不用担心我,我已经多报了一个学位,可以在美国多呆半年。
陈老师听后,不但没有怪他在没有商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,反而很欣慰:这才是天成该有的样子,有主见,有思想,有行动。
陈老师说,天成从小到大,几乎没有“叛逆”过。这也许是他唯一一次的“叛逆”:成为他自己。
12月,在拿到双学位后,天成终于回国了。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自己联系了网易公司去实习,甚至有一个晚上加班直接在公司和衣而睡。
在陈老师原来的规划中,是想借他五万,让他周游世界,想清楚自己想读什么样的研究生专业,再回到美国读书。然而就在不久前,天成跟陈老师说:“老爸,我不需要去周游列国了,我已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。”
他说,他计划在网易、腾讯等公司实习一段时间,然后会到一家国外公司去工作几年,积累足够的经验,最后自己开工作室。他有一个梦想,就是利用自己的所学, 创作出让世界对中国游戏刮目相看的作品。
其实,回头看,陈老师所做的一切规划,归根到底,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。
图片
有一次,在训练营里,天成跟一位爸爸聊天时说起,有时候自己很想玩游戏,可一想到父亲50多岁还在努力创业,他就觉得不好意思再玩下去了,就会去认真学习。
当一个孩子找到了内心真正的自己,形成了核心价值观,也就是为自己的人生定了位,就不会走偏。
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们明明知道来到训练营要吃苦,还愿意一次又一次踏上征途的原因。那种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”“可以做到以前不敢想的事情”“任何困难也不怕了”的成就感和内驱力,足以让孩子们从此变得不同,自主创造想要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