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五维家庭航海训练营的开营仪式上,39位营员用笔在便利贴上,写下了自己此时此刻想到的“梦想”,折叠,投入心愿箱中。
7天后,他们打开了心愿箱,发现了什么呢?
首先是我的态度问题。孩子是很敏感的,他感受到了:爸爸又要批评我了,爸爸又要讲道理了。
这次是我第三次参加五维的活动,第一次我学会了沟通,第二次我学会了放下,这次的最大的收获,我觉得我学会了接纳。
我不再强求孩子往我期待的方向去成长,我学会了放下自己的自以为是,不再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孩子,而是去接纳孩子、挖掘孩子的闪光点、陪伴孩子成长。
我学会了和儿子像朋友一样沟通,如果孩子不想听我讲道理,我会学着给孩子写信,告诉他我的感受。
我决定以后每天都要对家庭成员说一句正面鼓励的话,每周至少给家人做一次饭,和孩子一起练习击剑、踢足球、讲故事……
“回家后连续21天,我要坚持每天晨跑3公里!”在制订家庭共同愿景时,11岁的则茗立志。
“爸爸陪你一起跑!”则茗爸爸站起来,对儿子说。
在航海营期间,每天晨跑3公里,则茗一天也没有落下,而且每天都是前几名抵达终点。
但是则茗有一个不好的习惯,就是吃饭的时候不专注,拿着手机一边吃一边看。
陈钧钧老师看在眼里,并没有批评他。在一次晚间分享中,他邀请则茗上台,说出自己的感受。
之后的每一天,则茗都在改变。直到训练营即将结营时,则茗主动上台宣读自己的“家庭共同愿景”:每天坚持晨跑,吃饭的时候不玩手机,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。
在帆船训练的最后一天的比赛中,则茗和搭档曲柯拿到了第二名。因为没有拿到第一名,则茗哭了。
在与陈老师的交流中,孩子们意识到了:荣誉虽然很重要,但是享受过程和学到东西更重要。
“我看到了孩子内心有一股向上的力量。一颗种子已经种下了。”陈老师说。
北京的早晨,零下13℃。
一位妈妈带着9岁的孩子,准时出现在公园里,开始晨跑。
5公里的路径,慢跑需要半小时。每天伴随着他们的脚步声和呼吸声的,是一点点明亮起来的冬日暖阳。
从五维家庭航海训练营回到北京的第一天,早上6点,曲柯和妈妈就钻出了温暖的被窝,来到了小区楼下。
“冷吗?”妈妈问曲柯。 “冷!” “还要跑步吗?” “要跑!”
但是考虑到天还没亮,气温特别低,妈妈和曲柯商量,等天亮一点再跑。
曲柯妈妈说,在训练营时,她和曲柯共同制定了家庭成长计划,其中一项就是早睡早起,坚持每天好好跑步。
群里每天都能看见曲柯妈妈发出来的截图:
回家后,产生蜕变的还有夏爸爸。他向伙伴们报喜:已经和爱人和好如初,感情进一步加深。
他不仅每天坚持跑步打卡,还开始每天自我觉察。例如,他开始思考五维老师黄天扬教的方法“如何做一个会说话的人”,并把它用在家庭关系的维护中。
他和伙伴们分享了几个方法:
1.把“不对”换成“对”,把“你明白我的意思吗?”换成“我说清楚了吗?” 2.在说谢谢的时候,加上“您”或对方的名字,在请求的时候加上“好吗?” 3.少说“我觉得,我认为”,多说“你觉得呢,你认为呢?”
也许在出发前,没有人会知道,这一次训练营会给他们的思维和生活带去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他们带着信任和期待而来,在这里学会了坚持,学会了专注,学会了深度沟通,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我。